首页 > 饲养百科 > 鸟类医学 > 鸟类/鹦鹉疾病

【致鸟】 鸟类/鹦鹉真菌性疾病一览(节选自《鹦鹉科学饲育指南》)

分类:鸟类/鹦鹉疾病 发布时间:2022-12-22 11:51:03

文字内容节选自致鸟自有著作权作品《鹦鹉科学饲育指南》,从鹦鹉物种到饲养管理以及常见疾病,再到如何提高圈养鹦鹉福利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实的介绍,解答了许多鹦鹉饲养者在饲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全文二十余万字,凝聚了致鸟团队多年心血。未经许可,不得盗用。

致鸟整理并介绍一些鸟类常见的真菌性感染:

念珠菌病(Candidiasis )
念珠菌病是鸟类中最常见的真菌疾病之一,由念珠菌属(Candida)引起。感染部位通常局限于上消化道,但也可以侵入鼻腔和鼻窦。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是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出来的最常见的致病菌。这种疾病通常与营养不良以及滥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正常菌群的抑制以及饲养管理条件差有关,但主要是由于食物在嗉囊中反复过量滞留有关。
受感染的雏鸟会表现出发育不良和发育迟缓,冷漠,羽毛杂乱、眼睛深陷、头部羽毛蓬乱不堪。鸟类中的念珠菌感染通常表现为口咽和嗉囊中存在病变,其特征是白色圆形溃疡,表面有凸起的痂,导致粘膜增厚。在某些慢性病例中,还可以观察到喙腐病、舌腐病和肠炎。如果感染侵入肠粘膜,可能会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
【致鸟】 鸟类/鹦鹉真菌性疾病一览(节选自《鹦鹉科学饲育指南》) 第1张
白念感染的吸蜜鹦鹉嗉囊内壁出现增厚
 
曲霉菌病(Aspergillosis )
曲霉菌病是一种影响鸟类呼吸系统的真菌疾病,是圈养的野生捕获鸟类个体中最常见的疾病,宠物鸟中偶尔可见。几种曲霉菌属(黑曲霉菌[A. nigricans]、土曲霉菌[A. terreus]、巢曲霉菌[A. nidulans]、灰曲霉菌[A. glaucus]和黄曲霉菌[A. flavus])微生物可能与这种疾病有关。在鸟类中,烟曲霉菌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
该病感染途径为吸入,主要影响呼吸系统。鹦鹉类鸟类、猛禽物种的上呼吸道系统经常受到影响(鼻窦、喉部和鸣管);引起下呼吸道系统(肺和气囊)的感染则最为严重,因为其孢子可以通过气囊系统广泛迁移到体腔的各个部位。因此,甚至可以在心包、肾脏、肠系膜和脊柱椎体之间发现病变。
这种微生物是一种“机会主义者”,可能会在受损的表皮上皮和粘膜组织上定植,并引起的皮肤伤口、角膜和眼内的感染。
曲霉菌病的初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体重下降、活动力减弱、进食减少;后期表现为明显的呼吸症状及体重减轻。
 
胃巨杆状酵母菌(巨细菌)(Macrorhabdus Ornithogaster )
鸟胃巨杆酵母菌(M.ornithogaster)是一种变形子囊菌酵母(Anamorphic Ascomycetes Yeast),仅在鸟类的前胃和肌胃交界处生长。20世纪80年代初,它在美国的虎皮鹦鹉中首次被发现,并被认为是一种酵母菌。与此同时,在荷兰开展的对金丝雀的调查中,也对其进行了描述,错误地认为它是一种细菌,将其命名为巨细菌(Megabacterium),因此“巨细菌”是不准确的描述。
直到最近才确凿地证明了鸟胃巨杆酵母菌的真实本性。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它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抗真菌药物敏感,这表明它实际上是一种真菌。在研究人员对样本进行纯化后,进行遗传物质测序。将该序列与其他已知酵母进行比较后发现,发现鸟胃巨杆酵母菌不仅是一种新的酵母,而且事实上是一个全新酵母属的唯一已知物种。鸟胃巨杆酵母菌可感染多种鸟类,并可以在宿主体内引发疾病;但更多的情况表面,它也存在于健康鸟类的体内。
鸟胃巨杆酵母菌发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呕吐、反胃、腹泻、胃溃疡以及体重下降,可能导致消化道急性出血性疾病。
【致鸟】 鸟类/鹦鹉真菌性疾病一览(节选自《鹦鹉科学饲育指南》) 第2张
胃巨杆酵母菌(M.ornithogaster),图片来自
An outbreak of severe Macrorhabdus ornithogaster infection in common canaries (Serinus canarius domesticus), Molecular and pathological assay
DOI:10.22067/veterinary.v8i1.49148

【致鸟】 鸟类/鹦鹉真菌性疾病一览(节选自《鹦鹉科学饲育指南》) 第3张
致鸟自有著作权作品《鹦鹉科学饲育指南》第十六章目录